近日,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杰·科恩伯格第一次来川,就“拍板”将以他名字命名的、在华第一个研究所落户成都高新区,“这里有非常好的创业环境,我和同事希望在这里攻克癌症。”
从2015年底至今,成都高新区已成功吸引6个诺贝尔奖得主团队入驻。这不是一件容易事。因为这些全球顶尖创新人才的家庭、主要事业都在海外,很难“扎根”中国西部。
当顶尖人才不能“为我所有”,如何让他们“为我所用”?成都高新区的探索是——人才柔性引进。
什么是柔性引进?“借智”高端人才,促进成果落地转化
“柔性,是相对于传统做法的‘刚性’而言——传统上人才都是要引回当地工作。”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柔性引进意味着海外高端人才可以继续留在海外创新创业,而享受成都高新区相应人才引进政策,最终将成果在该区落地转化即可。
为什么要这样做?该负责人提到了一组数据:根据某招聘网站统计,去年成都在最受“海归”创业青睐的城市中排第三。但看绝对值,来成都的“海归”仅占总数6%,70%的“海归”都去了沿海。如果死守“要来当地长住”的原则,那么就可能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柔性引进,就是内陆地区力求“弯道超车”的创新举措。
看效果,柔性引进可达到“借智”目的。
“胡贝尔教授下周还要来成都!”5月11日,成都海创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元伟正在张罗和这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对接。去年3月,该公司和罗伯特·胡贝尔团队共同发起成立了天府国际生物医药诺创研究院,胡贝尔教授定期来蓉指导,参与了治疗痛风、前列腺癌等多款药物研发和方案设计,“借助他的经验与技术,一款化学药生产周期已经缩短了20%以上。”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柔性引进邵斯达克、夏普莱斯、约翰·戈登、毕晓普、罗伯特·胡贝尔、罗杰·科恩伯格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9名我国两院院士开展前沿技术交流及科技项目合作。
怎样才能“引得进、留得住?”建海外离岸基地引才,以政策支持留才
实施柔性引进,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简称离岸基地),是一个关键词。
“离岸基地,就是海外引才的‘据点’。”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给予补贴等方式,为企业在海外的研发中心、分公司加挂成都高新区海外人才离岸基地牌子,通过他们与海外高端科研人才接洽,包括建立具有海外预孵化功能的众创空间、离岸孵化器。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经在英国、美国、德国等地布局21个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周克明博士就是基地延揽的海外人才。去年8月,这位英国奥科斯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带着智能可穿戴电子设备研发项目入驻离岸基地,并取名August成都研发中心。“今年2月,我们的第二代智能手环已经投入市场,现在正在研发第三代。”最近,August成都研发中心计划在成都高新区注册成立公司,将产品中心往成都转移。
“引得进”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引进人才“留得住”?
根据规定,入驻离岸基地的海外人才,可不受每年在成都高新区工作时间限制,经评审认定后,按条件享受成都高新区相关人才政策——对于研发团队而言,这意味着最高1亿元的综合资助。
柔性引才范围,将从海外向国内扩大。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省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进入该区创新创业,也可参照离岸基地柔性引才政策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