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全域化”覆盖体育设施。不断加大惠民工程的投入力度,认真贯彻落实“文化惠民扶贫专项计划”,确保每个脱贫村保有一条健身路径或“农健工程”,新建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0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个、全民健身路径149站、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个、健身步道3公里。全市累建“村级农健工程”957个,全民健身路径737条,社区多功能运动场5个,健身步道90.8公里。
⑵“全龄段”提供体育指导。以完善社会体育服务为依托,积极开展“公益健身社区行”“贫困村健身技能培训”“青少年夏令营”等活动,面向城乡中青年、社区中老年、学校青少年等群体,积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组织开展健身知识巡讲、健身知识巡展、健身技能培训和科学健身指导等。目前开展国民体质监测12次,组织开展健身知识巡讲(展)14次,科学健身指导1023人次。
⑶“全天候”开放体育场馆。结合“互联网+体育”,分早上、上午、下午、晚上四个时段,坚持体育场、体育馆、训练馆免费和低收费开放服务,为群众健身、学校体育教学、市业余体校训练、体育项目培训提供场地保障。其中体育场设5个固定健身指导点,安排4名健身教练免费在群众健身时段提供健身舞、太极拳等项目培训和指导。截至目前体育场馆免费开放330天,其中通过“内江体育510”APP公共服务平台网上在线预约开放11次,共承接各类赛事活动120余次,参与健身锻炼达106万人次。